青少年的暴走世界
這兩天看到某學校的師生衝突事件
覺得好像該說些什麼
卻不知道從何說起
還好
今天下午在咖啡廳
度過了一個還算悠閒的下午
補充了心靈養分之後
終於知道該怎麼說了...
從開始踏入諮商界到現在
青少年個案一直都是我最常接觸的個案
而在跟青少年個案工作時
往往也都要跟這些孩子的父母工作
這時常常看到的父母類型通常可以分成
1.無能為力型
對於孩子的事情無法或沒有能力處理,對這些父母來說,他們在處理自己跟孩子的關係時是小心翼翼的,也因此這些父母對於衝突總是極力避免,深怕一個不小心把關係弄僵甚至破裂。
2.衝突暴走型
對於孩子的事情通常會處於強制性的處理,這些父母在面對自己跟孩子的關係是相當強硬的,甚至有時不在乎關係的破裂。
以上兩個類型又往往會被呈現在父親或母親上,換言之,除了父母一致的類型外,也有可能會有不一致的狀況產生。
看到這邊可能很多人會想,好像保護也不對強硬也不對,落入了一個兩者皆不是的脈絡裡面,那麼在面對青少年時應該怎麼處理他們製造出來的問題呢?
其實事情沒有這麼絕對的一分為二
心理學在討論青少年的身心狀態時,用了一個名詞叫做「狂飆期」,指的是這個時期的青少年身心處於一種極度不穩定的狀態。他們不只在探索,也在探索的過程中磨合調整,只是這樣的過程往往是劇烈的。而這也讓親子關係產生了極大的挑戰。
在面對這樣衝突和掙扎的親子關係時,你一定會聽到多溝通傾聽,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等等,可是到底應該怎麼做呢?
以下的兩個步驟或許可以提供一些想法
1.自己的底限和規範
在和這些孩子工作時,知道自己的底線以及讓孩子知道規範在哪裡,是相當重要的,畢竟權威和指導需要適時的介入。換言之,只要在規範和底限內,父母也應該讓孩子有嘗試的空間,這樣孩子才能夠有學習和調整的機會和彈性。
2.用問句代替句點
在和這些孩子工作時,任何的句點或停止,都有可能被這些孩子視為是一種挑戰,也因此,如果能透過問句,讓孩子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,如此才能增加討論的空間。
請記得
在跟這些孩子工作時
並不是這麼全然的ㄧ分為二
#暖心全人諮商中心
#Fitnessrider
#咖啡其實可以是白色的
#心理師的碎碎念時間